解放日报:一桌好菜 中国足球何时能入席

四年一届的世界足坛顶级盛会,自然可以留给中国足球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,关键是如何梳理,从中筛选出中国足球目前最需要改进的症结。

本报今明两天将推出上、下两篇“南非世界杯给中国足球的启示”,分别从职业足球和群众足球两个层面,做一些阐述和思考。

学日本,不是学他们的足球风格,而是要学他们的学习态度。日本足球很早就确定了“足球学巴西”的路线,但这并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。日本足协从J联赛成立至今,有组织有计划地聘请了大批巴西教练到日本执教,并鼓励各俱乐部大量买进巴西籍外援。经历了10余年沉淀积累,日本的“技术足球”风格终于成形。

反观中国足球,上世纪50年代提出学匈牙利,那是认认真真派出了一批球员赴匈牙利留学,并且成就了中国足球第一次飞跃。后来学巴西,也派出了一整支“健力宝”留学,至少也留下了一批以李玮峰、李金羽为代表的有特点的球员。如今,学巴萨、学德国,怎么学?关键是要有具体措施。

尽管英格兰队和意大利队这次表现不尽如人意,但联赛是一国足球水平的基础,这依旧是一条铁律。从西班牙和德国的联赛运营中,中国的俱乐部投资人和联赛管理者也应该得到启示。

德甲作为目前欧洲五大联赛中唯一盈利的联赛,最大的秘诀是各俱乐部严格控制买卖球员的成本(平均在俱乐部总支出的45%以下)。职业足球“砸钱”要讲究“投入产出”和“可持续发展”。在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历史上,一年投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例子不是没有,但那不是“砸钱”,是漫无目的的“烧钱”。这些投资人都是在留下一句“打造百年俱乐部”的口号后没多久,就拍拍走人了。

“可持续”就是必须懂得“有舍有得”。从西甲到英超再到德甲,由联赛产生的巨大利润,很大一部分是要返还给各俱乐部的。要想让联赛健康发展,必须让俱乐部也尝到参与的甜头。这也是今后中国足协政企分离,中超公司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。毕竟,既要马儿跑得快,又要马儿不吃草,这样的好事,哪里去找?

这里指的青少年足球训练,不是指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培养,而是指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的发展。

西班牙队和荷兰队会师南非世界杯决赛并非偶然,这两个国家的职业联赛都非常重视青训系统。荷兰队中有9人来自阿贾克斯青训营,西班牙队中也有9人来自巴塞罗那的拉玛西亚青训营。

除了俱乐部对青训系统培养的自觉性以及市场化诱导外,足协也要扮演一个重要角色。2000年欧锦赛德国队0比1不敌英格兰队后,痛定思痛,由德国足协牵头推出了“发现年轻天才”计划。德国足协投入了大约2000万欧元,并明文规定,职业足球俱乐部必须具备自营足球学校,才能领到运营执照。在德国足协的严格监督下,德甲俱乐部每个赛季会在足球学校上投入大约7500万欧元。2009年,德国青年队横扫欧洲,在U17、U19和U21三个级别比赛中均夺冠。

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,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,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。东莞外来工群像:每天坐9小时 经常…66833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